村网通总站 刘官窑村 cui1688.nync.com 欢迎您!
1975年出生的王井小时候的理想是做一名军人,上大学他学的又是法律专业,但由于业余喜欢摄影,他后来又做了很多年的摄影记者。曾有朋友调侃王井,认为他是一个文字比图片出色的人。此话虽不一定准确,但充分说明了他的多才多艺和内心的细腻。
落户西安多年
萌生改造老房子的想法
作为从蓝田县老虎沟村走出来的大学生之一,王井有一般人没有的乡村情结。他每次回老虎沟村时,都会用相机很随机地给村里人照相。村民们端碗吃饭、坐在大树下聊天,在地里劳作,孩童放学,张家给儿子娶媳妇,李家为老人过寿宴……这些都被他一一拍进镜头里。
拍进了相机还不算,王井还会选一些他认为很成功的个人照片洗印出来,然后放大装框送给村人做纪念。
2011年春节,王井在老家举办了一次影展,展出内容全部是他当年拍摄的村人村事和村貌,当时大半个白鹿原的人都赶来围观看热闹。
2013年,已经在西安生活多年、孩子也已落户西安的王井,突然萌生了将家里老房子改造的想法。“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提升一下父母的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因为老人不习惯城市的生活,不愿意来西安居住。”王井对华商报记者说。
但修建新房子的提议受到父母反对,他们认为自己已经老了,居住环境好坏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儿女在城市里过得舒服开心。但王井觉得城市里的日子太枯燥了、太单调了。他一直想做一份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他发现每次只有把相机镜头对准那些乡亲时,他才觉得那是自己喜欢的东西,才是真实的表情。
辞别摄影记者工作
决定做自己理想中的民宿
2015年底,王井离职前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了许多关于民宿的案例。所谓民宿是指利用自用住宅空闲房间,或者闲置的房屋,结合当地人文、自然景观、生态、环境资源及农林渔牧生产活动,以家庭副业方式经营,提供旅客乡野生活的住宿处所。民宿的最大特点是不同于传统的饭店旅馆,也许没有高级奢华的设施,但它能让人体验当地风情,感受民宿主人的热情与服务,体验有别于以往的生活。
王井这才意识到,原来自己理想中的生活场景还有这样一个有趣的名字——民宿。
让王井彻底铁了心要回老虎沟做民宿的另外一个因素是,有机构在他们村子旁边投资修建了一座影视城,影视城的主题是民国关中风情。王井认定自己的想法没有错,他给自己的民宿起了一个既略带几份神秘又包含诗意的名字——秘境里。
“我的这个民宿既不是农家乐,也不是关中传统住宅,而是一座有些现代意识的、能让人眼前一亮的建筑。是一座你看了一眼就想和它合影的建筑。”12月16日下午,自由摄影师王井对华商报记者说。
凭借着摄影的基础,王井和学美术的朋友给改造后的老房子做了一个效果图,然后他把效果图拿给钢结构设计师让人家计算钢材用量,又找来专业人士帮忙丈量土地。
2016年夏天,“秘境里”正式动土。让王井没有想到的是,这竟然成了白鹿原上的一个新闻。有人说老虎沟那个在西安城里当记者的小伙要回农村来发展了,还有人说王井在城里赚了大钱,如今要回来修别墅。这些略带夸张的说法中,最让王井哭笑不得的是,有村民认为他是犯了错误,被从西安城里给下放回农村了。
对于各种说法,王井不辩解,因为他把全部心思都用在了“秘境里”的修建上。
“秘境里”封顶
“家乡要发生大变化了”
就是在这样的争议和围观声中,三层钢结构的“秘境里”逐步封顶。
王井对房子做了一个简单的划分,一楼分别为父母、妹妹和自己的住所,陈设摆置以传统舒适为主。二楼为四间玻璃幕墙的客房。站在每一扇玻璃的背后,远处的秦岭、白鹿原和村子南坡的山楂林尽收眼底。二楼还有一个餐厅,夏天时院子里那棵大核桃树上的果实伸手可摘,秋冬时,另一棵柿子树上也红果累累。三楼是一个三面全部为玻璃的大房子,唯一的一面墙将来会全部做成书架。在他的规划中,将来朋友客人们坐在这里的沙发上,即便不开窗户也可以欣赏四周的美景。或听风声蝉鸣,或喝酒谈天。露台上还可以放映巨幕电影,电影看累了,仰头便是繁星满天。
2016年秋天,沉默了好久的王井把自己的这些设想开始通过网络平台对外发布,老虎沟的村民们一下子惊呆了,因为王井所说的这些东西,他们以前只在电视电影里见过,怎么也没想到已经落地在自己身边。
王井把自己的设想和规划发布在微信朋友圈,引来朋友们的一片赞誉和支持,纷纷要求做“秘境里”的股东。甚至还有朋友提议王井拿出众筹方案,让更多的人来参与建设。
如今的“秘境里”即将进入最后的装修阶段。王井除过偶尔应邀外出商业拍摄外,大部分时间都待在老虎沟,为“秘境里”的细节做考究。
从好奇到认可,老虎沟村人显然也已经接纳了王井的思想和观念。43岁的村民王力民常年在当地经营大货车,属于村子里走南闯北的人。他告诉华商报记者,王井回到村子里首先带给大家的是观念的转变。以前老虎沟村人都比较自卑,认为这里属于穷乡僻壤。如今在西安市已经安家多年的王井都回来创业了,大家意识到家乡可能就要发生大变化了。
户县南元村
IT副总和他的葡萄庄园梦
汽车从西安南下高速,绕过两三个村庄,再走一段国道,就到了李军辉位于户县南元村的葡萄园。葡萄园占地108亩,李军辉的设想是未来要在葡萄园的基础上建设一个葡萄庄园。李军辉给记者介绍他的设想时,坐在他一旁的廉宏伟只是憨厚地笑。
年薪二三十万
但他还是陷入了一种迷茫
廉宏伟比李军辉小一岁,出生于1973年,但由于常年在田间地头劳作的缘故,看上去要比李军辉沧桑一些。两人属于从小一起在南元村长大的发小。后来李军辉去青岛读大学,不怎么喜欢读书的廉宏伟就留在农村务农。尽管从小一起长大,但人生道路的不同,让他俩之间无形中产生了一些距离。
1997年,李军辉从当时的青岛海洋大学(现中国海洋大学)电讯工程专业毕业。他的第一份工作是进入青岛的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做程序员。当时内地许多大学毕业生的工资也就六七百元,但自己第一个月就发了1800元,那份激动和兴奋让他至今记忆犹新。
在青岛工作四年后,因业绩不错,李军辉先后到公司北京总部、内蒙古分公司等地工作。2006年,为了能经常和家人待在一起,同时也出于照顾父母的考虑,他向总公司提出要回西安工作。公司同意了并指派他到西安出任分公司副总,年薪20多万,后来又涨到30多万。
刚回西安时,李军辉感觉特别好,父母能经常见到了,孩子妻子也可以照顾到了。但时间不久,他就开始对这种生活陷入了一种迷茫,他开始感觉到一种无形的压抑吞噬着自己。
回到老家南元村
有了种醍醐灌顶般的顿悟
2013年夏天的一天,李军辉利用周末又回南元村看望父母,在村口遇到廉宏伟。看到李军辉如此频繁地回老家,廉宏伟就半开玩笑说:你干脆回咱村里来算了,城市有啥好的?人多汽车多,空气也没有咱这好!
廉宏伟的话让迷茫中的李军辉突然有一种醍醐灌顶般的顿悟。是啊,自己为什么不能回到农村呢?
迫使李军辉下定决心回农村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有一段时间,媒体一直在报道IT从业人员容易猝死的新闻,这让李军辉有点后怕,他觉得自己再这样下去,有一天也许会真的猝死,因为大脑里的那根弦绷得太紧了。
廉宏伟告诉华商报记者,李军辉来找他说自己真的要回南元村时,他差点跳了起来。因为在他眼里,李军辉在西安高新区的高档小区里有超过130平方米的大房子,年薪更是自己这个农民想都不敢想的数字。
但李军辉很严肃地对他说:“我想回来和你一起种葡萄,我知道你是种地的把式,我们合作一定能做好事情。你尽快给咱们流转一些土地,先把葡萄园子建起来,资金的问题我解决。”
就这样经过几次商谈,经过整合的108亩的葡萄园在2014年春天开始发芽了。李军辉二话没说,直接给公司北京总部递交了辞呈。
一位私交不错的公司高层听完李军辉的想法后,当即表示这是自己一直想做的事情,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土地。他当即表示入股一百万,要与李军辉一起分享葡萄园的快乐。
葡萄园的进展出奇顺利,但让李军辉难以接受的是村人的异样目光和各种说法。有的人说李军辉大脑出问题了,放着城市好端端的工作不干跑回农村来趟混水,还有人取笑他是“把白皮鞋往泥地里伸”,更是有人揣测他是不是在单位犯了啥错误,被发配回农村了。
对于这些闲言碎语,李军辉和父母统一对外说:公司破产倒闭了,没有找到合适工作,所以就回来了。
村人对于他的“公司倒闭”说法倒是很同情,时间久了也就没人再说啥了。
没有了应酬的烦恼
觉得这才是理想中的生活
李军辉对葡萄园全部实行现代化机械耕作管理,如今108亩园子都已经全部挂果。每年销售季节,他会把网络营销和线上销售作为主要渠道,同时也会通过校友会等组织邀请城市里的家长带着孩子来葡萄园体验采摘。每年冬天,他还会将部分积存的葡萄酿成葡萄酒,然后通过网络等渠道销往全国各地。
如今,西安的家已经成了李军辉偶尔前往小住几天的“宿舍”。每年从植树节开始到葡萄树全部落叶前,他基本上都待在自己的葡萄园里。有朋友从西安来,他就用葡萄酒招待。朋友说开车不能喝酒,他就会送一箱到车后备箱,让回家品尝。
“没有了上司的指令,没有了业绩的考核,没有了应酬的烦恼,我觉得这才是我想过的生活!”他对华商报记者说。
12月15日,气象台预报西安为重度雾霾污染天气。华商报记者在到南元村找到李军辉时,他正和廉宏伟坐在葡萄园里聊天晒太阳。“虽然仅隔了几十公里,这里几乎就没有雾霾!”他一边招呼记者坐下喝茶,一边打开了一瓶自酿的葡萄酒。他的茶几上摆着三本书,分别是陈忠实的《白鹿原》、贾平凹的《带灯》和《徐霞客游记》。“这段时间地里没事,我一边在网上销售葡萄酒,一边读点书。”李军辉笑着向记者解释。
户县大王镇元村党支部书记刘养军告诉华商报记者,李军辉如今是大王镇的名人,这里的村民如今几乎都知道“有个西安城里人回乡下来种葡萄了”。刘养军说,以前南元村一带的村民主要靠种庄稼为生,葡萄只是在庭院零星栽植,如今在李军辉的带动影响下,当地的葡萄种植规模已经达到四百多亩。另外,以前村里人打工需要每天骑车去西安或户县周边,而如今的葡萄庄园解决了许多劳动力就业。
专家观点
返乡创业是“乡愁”的体现 更和国家大的政策环境有关
有观点认为返乡创业只是个案,但长期关注研究“三农”问题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公共管理系系主任、副教授杨学功认为,这个现象和国家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的大环境背景是分不开的。城里人之所以愿意返乡创业,主要是因为乡下不仅居住环境和城里不相上下、甚至比城市优越,而且在农村,照样可以实现人生价值、创造财富。
12月18日下午,正在商洛山区调研的杨学功在电话里说,他近期在陕南等地调研时,已经注意到许多在城市生活多年的人返回乡村创业,有的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中有做种植的,有做特种养殖的。尽管这些创业者的规模不同、行业各异,但他认为在目前各地都脱贫攻坚这样的大背景下,这些返乡创业者对当地的带动示范作用很大。
杨学功认为,城里人返乡创业,一是乡愁的体现,二是必须看到和国家大的政策环境有关。国家这几年在基础设施上投入很大,农村生活基本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比如道路运输问题解决了,比如网络覆盖等问题也得到了和城市差不多的普及。这些都为城市人返乡创业提供了有利的先决条件。“如今偏远地方的交通问题解决了,创业者回去后不仅居住环境比城市好,绿色环保产业也得到了充分发挥,当然是很好的事情。”
杨学功认为,城市人返乡创业除了促进当地经济外,另外一个最大的贡献是优化了当地的劳动生产力。“以前许多农村人去城市打工并不是主动的,而是被动的,属于一种不得已的行为。如果一个人在自己的家门口有打工的机会,有能赚钱的机会,他是不会选择去远方城市的,因为那里生活成本太大,要么拖家带口,要么造成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所以说,城市人来农村乡下创业,可以让农村人在家门口打工,不仅节约了成本,而且还能照顾到家庭和子女,这一点是农村人特别欢迎的。”
杨学功还结合最近的连续雾霾天气举例说,如今一二线城市自然环境越来越糟糕,比如严重的雾霾。这就让许多在城市里生活了多年、已经不再为生存、物质需求担忧的人开始考虑换一个自然环境好点的地方去生活。返回乡下创业其实也是一种“乡愁”的体现。因为农村既能给他悠闲的生活,又能让他创造价值获得成就感和经济上的回报,而且生活质量并不比城市差,何乐而不为呢?